021-3178-5055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与您分享我们的

点点滴滴

专家解读!腺相关病毒体内基因治疗产品临床试验申请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2024-08-24

导语

随着基因递送载体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产品的临床应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因治疗类药品进入申报IND阶段。相应地,监管部门对该类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评价等的技术要求也愈发严格和规范。

 

刚刚过去的7月,CDE发布了腺相关病毒载体类体内基因治疗产品临床试验申请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对规范基因治疗产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因治疗类产品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将何去何从?AAV系列治疗产品在各个阶段的具体技术要求有何变化?体内基因治疗产品和AAV治疗产品之间应当如何衔接?

 

强监管来临!国内基因治疗产品相关指导规范

2003年3月,CDE发布了《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9月又发布了《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此后,CDE又陆续发布了《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体外基因修饰系统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相关规范,今年7月,《腺相关病毒载体类体内基因治疗产品临床试验申请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公布,成为基因治疗产品领域的又一重磅指导原则。

 

腺相关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领域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之一

CDE办公室从“适用范围一般原则生产用物料生产工艺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包装与密封容器系统”等角度,编写了《腺相关病毒体内基因治疗产品临床试验申请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在指导原则中所明确的基因治疗产品一般通过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导入靶细胞或组织,替代、补偿、阻断、修正、增加或敲除特定基因以发挥治疗作用。可分为体内(in vivo)基因导入和体外(ex vivo)基因导入两种方式。体内基因治疗产品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通过适当的载体直接导入人体发挥治疗作用,而体外基因治疗产品是在体外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导入细胞,制备成为经基因修饰的细胞或细胞衍生产品,最终经回输以发挥治疗作用。

 

对于体内基因导入型的产品,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几类是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腺病毒adenovirus载体、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载体,及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近几年,AAV因其理化性质稳定、致病性弱、整合风险低、外源基因表达持久等结构和生物学方面的优势,已成为体内基因治疗领域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之一。

 

 

专家解读 指导原则 六大要点

1、一般原则

 

关于体内基因治疗产品,CDE给出的指导原则基本保持一致,总体原则上应符合《中国药典》“人用基因治疗制品总论”的要求。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研发理念,建立产品质量属性与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相关性,说明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临床研究样品质量的可控性,分析产品风险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充分性。另外,还需要补充“申报临床试验时需提供非临床研究样品与拟用于临床研究的样品在生产用物料、 生产工艺、 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数据。”

 

2、生产用物料

生产用物料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物或化学材料, 包括起始原材料、生产过程使用或添加的物料、辅料,以及生产用耗材等。对于菌毒种库,需按照ChP要求进行检定;细胞库除了检定报告还需要溯源信息,传代稳定性研究结果应能支持临床研究用样品的生产。

 

在《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提到,产品生产涉及包装质粒、包装用病毒等制备,也应提供相应的药学研究信息,具体和同类型生物制品原液的申报资料要求保持一致。

 

3、生产工艺

申报资料须明确临床研究用样品的生产厂和检验厂,提供基本的生产工艺信息,包括批次定义、生产规模、工艺流程、 具体的工艺参数和过程中控制信息等。AAV载体类产品相关杂质种类较多如空壳病毒等,一般需要通过多个工艺单元进行分离纯化;在关键工艺步骤设立与产品质量、杂质清除、回收率等相关的中控指标。

 

拟用于临床的生产批次,常见项目如无菌/生物负荷、内毒素、支原体、 螺原体(SF9细胞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植物源性成分)和外源病毒因子(收获液阶段常规展开,或采用NGS等高灵敏的方法)等检定,而对EOP细胞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检定。对于生产工艺引入病毒清除/灭活工艺单元的,病毒降低量应能达到≥4log10的病毒清除/灭活效果。

 

基本沿用《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在生产工艺条款中提到的要求。

 

4、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

从质量研究角度看,上市申请阶段,质量研究一般应至少包含代表性临床样品批次和商业化工艺验证批次。AAV载体类产品的质量研究应根据产品的设计、作用机制和生产工艺确定,一般包括(但不限于):鉴别、结构分析、一般理化特性、含量、纯度、生物学活性、杂质、安全性相关检测等。

 

病毒载体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研究一般包括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衣壳蛋白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和翻译后修饰研究,病毒颗粒的衣壳蛋白比例、热稳定性、颗粒形态和粒径分析等。

 

AAV载体的含量、纯度和活性分析一般包括病毒载体的滴度(如病毒颗粒数、基因组滴度、感染滴度等)、衣壳蛋白的纯度、病毒颗粒纯度、比滴度、转导活性等。电镜法和分析型超速离心技术(AUC)是目前业内AAV空壳率检测的两种重要方法。

 

AAV载体类产品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相关杂质分析如空壳病毒、不完整包装病毒、游离衣壳蛋白、游离核酸、DNA错误包装、病毒聚集体、可复制型AAV等。

 

从质量标准角度看,AAV类产品质量标准常见包括一般检查(如外观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渗透压、pH值、装量、粒径等)、鉴别(单链/自身互补型双链、基因组鉴别和衣壳蛋白鉴别)、活性、滴度(基因组滴度、感染滴度等)、比滴度、纯度、产品和工艺相关杂质、可复制型AAV、无菌、内毒素、关键辅料含量等。

 

生产工艺如使用了风险较高的生产用细胞,如肿瘤细胞系、或携带病毒来源序列的细胞(如HEK293T细胞),建议持续收集残留宿主细胞的DNA片段大小和残留水平数据。

 

分析方法包括方法学原理、分析仪器、试剂耗材、操作步骤、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结果判断等。可复制型AAV作为AAV类产品中重要的控制项目,应针对不同血清型AAV产品建立敏感、适用的分析方法。

 

基于标准品/对照品的特性和使用目的,进行特性分析(如结构、活性、纯度、 含量和其他特性等)、标定和稳定性研究,并确保数量足够用于研究和生产。

 

在《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里面,更详细地举例了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CQA)和全面的质量研究之间的关系,质量研究的常见项目和对应的分析方法,包括基因组水平和结构蛋白,病毒颗粒水平。

 

5、稳定性研究

研究项目一般包括长期稳定性、加速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等,建议重点关注冻融、高温等病毒敏感条件对样品的影响。

 

6、包装与密封容器系统

提供样品接触的包装材料的选择依据和相关信息,包括供应商、包装材质、包材组成、质量标准、供应商提供的相容性研究等。

 

微谱生物科技 五大技术能力,助力AAV产品加速商业化进程

微谱生物科技在AAV产品的生产用物料质控、生产工艺验证、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包装与密封容器系统等各维度均具备强大的技术能力,具体包括:

  1. 共转染涉及的HEK293细胞、SF9细胞等的细胞库检定
  2. 生产物料(胰酶、血清、培养基等)的无菌、支原体、内外源病毒因子等质控
  3. 质粒生产涉及到的菌种库的全套的菌种库检定
  4. AAV载体涉及的纯度、杂质和其他安全性检查等
  5. 生产工艺过程验证中涉及到的针对添加辅助病毒的病毒清除验证服务等

 

同时,微谱生物科技在AAV产品质量研究领域的各项能力均支持中美双报,并且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全力以赴,不负所托。未来,我们将凭借自身技术实力,助力更多AAV产品顺利走向商业化,甚至加速“出海”布局,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更大福祉!

 

Copyright 微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3006099号-1 版权声明 WEIPU Bio-Technology Co., Ltd 隐私安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5888号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