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3178-5055
邮箱:yiyao-marketing@weipugroup.com
本网站内容中提及的资质、荣誉等相关数据
来源:本网站中提及的各项业务,由拥有相应业务资质的微谱科技集团旗下分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承接;其中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由上海微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进行代理(机构代码:31498)。
在传统检测领域,科赫法则属于“金标准”,在现行检验策略上仍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赫法则中,要求使用培养分离的方式鉴定病原体。但是培养法存在一个缺陷,是无法准确区分属以下分级(即种和亚种)的病原体。而不同种,甚至不同亚型(或血清型)造成的病症并不完全一样,治疗措施也可能大相径庭。此外,还因其他微生物污染的客观存在,单一的培养法检测病原体会造成大量误判,通常需要辅以其他技术手段佐证。这种现象被称为交叉,即“假阳性”。
交叉现象理论上存在于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学中,操作中可以通过优化检测手段来降低交叉现象的发生率,但是很难做到完全消除。
为何会出现交叉现象?
基于分子探针法的荧光PCR技术是依赖于目标生物核酸序列开发的分子检测技术,该技术在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培养法中无法区别至种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区分亚型或血清型。
但是,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其核酸序列相似程度越高,这样会给以检测核酸序列的探针法荧光PCR技术带来交叉的困扰。例如细菌的16S rDNA是鉴别细菌常用的核酸序列,序列特点是种内高度保守,种间相对特异。从中选取一条检测大肠杆菌16S rDNA的分子探针序列,然后使用此序列在NCBI中进行序列比对,比对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探针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
从图中看,该条序列不仅可以检测大肠杆菌,还可以检测到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斯德菌、霍氏肠杆菌、阪崎肠杆菌等非大肠杆菌的细菌。
怎么解决交叉问题?
基于分子探针法的荧光PCR技术主要依赖特异性引物和分子探针提供特异性,如果想解决交叉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取物种特异性基因:根据需要检测的生物特征,选取该生物特有的基因。例如鼠疫杆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为该菌所特有,在此基因上设计检测引物和探针,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交叉现象的出现。
2.选用多种探针设计形式:对于限制了检测基因区域,若区域成高度保守,可以选用MGB的探针形式,这种分子探针序列较短,理论上可以区分1个碱基的差异。
3.优化反应条件:高退火温度会降低PCR效率,但是能减少非特异性的扩增。适度的提高退火温度可以降低交叉现象的发生。
4.选取具有高保真的DNA聚合酶:高保真的DNA聚合酶纠错能力较一般的DNA聚合酶强,可以使PCR过程中错配现象大大降低。